五慳

五慳
(五慳, 五悭)
The five kinds of selfishness, or meanness: monopolizing
(1) an abode;
(2) an almsgiving household;
(3) alms received;
(4) praise;
(5) knowledge of the truth, e. g. of a sutra.
* * *
﹝出成實論﹞ 〔一、 住處慳〕, 謂有眾生, 心作是念: 於此之處唯獨我住, 不容餘人, 是名住處慳。 〔二、 家慳〕, 謂有眾生, 心作是念: 獨我出入此家, 不容餘人; 設有餘人, 我當於中為勝, 是名家慳。 〔三、 施慳〕, 謂有眾生, 心作是念: 我於此中, 獨得布施, 勿與餘人; 設有餘人, 勿令過我, 是名施慳。 (過我者, 謂所施過多於我也。 ) 〔四、 稱讚慳〕, 謂有眾生, 心作是念: 獨稱讚我, 勿讚餘人; 設讚餘人, 勿令勝我, 是名稱讚慳。 〔五、 法慳〕, 謂有眾生, 心作是念: 獨我能知, 諸經深義, 秘惜隱藏, 不為人說, 是名法慳。
* * *
住處慳、 家慳、 施慳、 餘讚慳、 法慳。 住處慳是只許我自己在此處住, 別人不得在此處住; 家慳是只許我獨入此家, 別人不得進入; 施慳是只許我接受別人的布施, 他人不得也接受; 餘讚慳是只許我獨自接受稱讚, 他人不得共享; 法慳是只許我自己知道此經的深義, 他人不得共同知道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